介绍:建瓯锥栗,福建建瓯市特产,具备口味香、甜而不腻、营养丰富、键胃补肾等特征。建瓯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产区群众习惯用锥栗粉代米给儿童食用,是老少皆宜地天然木本粮食,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医用价值。1栽培历史建瓯锥栗人工栽培始于汉代,栽培...
介绍:
建瓯锥栗,福建建瓯市特产,具备口味香、甜而不腻、营养丰富、键胃补肾等特征。建瓯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产区群众习惯用锥栗粉代米给儿童食用,是老少皆宜地天然木本粮食,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医用价值。
1 栽培历史
建瓯锥栗人工栽培始于汉代,栽培历史悠久。建瓯锥栗早有声誉。据资料记载,历史上的贡闽榛锥栗就产于建瓯西乡(今龙村乡)。建瓯锥栗系中国南方栗子之主要品种,有10多个品种载入《中国树木志-栗树志》。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列入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树种500县之一;1997年,源香牌擎龙牌锥栗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用权;1999年12月,福建地方标准《建瓯锥栗》获省水平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推行;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公布命名建瓯为中国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5月被省政府评为福建名牌农商品;12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4年8月国家水平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商品;2006年1月国家标准《地理标志商品建瓯锥栗》获国家水平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推行。2010年2月,建瓯锥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江由说:世界锥栗在中国、中国锥栗在福建、福建锥栗在建瓯。
2 生产状况
建瓯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部门对锥栗的品种选育、嫁接技术、栽培办法、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系统研究。培育出白露仔、处暑红、温洋红、油榛、黄榛等12个优良品种。2010年建瓯市有锥林面积42万亩,盛产面积30万亩,年产量2.55万吨,产值达1.616亿元。锥栗冷藏、加工企业有16家。其中:即食4家,带壳即食1家、脱壳2家、糖炒3家、冷藏6家。加工总量达到3450吨,加工总产值5520万元。市、乡(镇)、村、锥栗流通协会、合作社等30多个。从事锥栗流通的职员达3000多人,流通数目18000吨;全市有锥栗保鲜库66家,年保鲜量6453吨。
建瓯锥栗以上市直接鲜销和冷藏保鲜销售为主,约占总产量80%,加工销售约占20%。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深圳、东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因品质比北方板栗好,外观更亮泽、风味更鲜美可口、生食更感清香、脆甜、糯性好,市场批发价每公斤比板栗高出1.00元左右。伴随栗子种植业的进步,产量增加,市场供应求购趋于饱和,锥栗旺产期统货回收价每公斤黄榛4.80-5.20元,油榛6.00-6.40元。
3 成长环境
建瓯市坐落于福建武夷山脉东南麓。是中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素有绿色金库之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温度18.7℃,年降雨量1670mm。很适合锥栗、杉木、毛竹等树种成长。
建瓯锥栗种植在建瓯市海拔300-1000米山地范围内,因为昼夜温差大、雨量充足、温度适合,促进了碳水化合物的积聚,使坚果蛋白质、糖类化合物、淀粉、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增加,再加上建瓯人民长期选择确定的12个优质高商品种与传统的种植技术、采收和贮藏工艺,使生产的锥栗坚果商品,果粒较大、均匀、外观亮泽、种仁饱满、富有糯性,具备独特的糯、甜、香品质特点。
4 经济价值
建瓯锥栗有较高经济价值,是绿色食品,营培养份高,果实含淀粉64.22%、蛋白质7.63%、脂肪2.33%、水溶性总糖12.57%。还含有人体营养所需的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含量30.2-40.8毫克/百克。其营养成分高于面粉、大米和薯类。可以生吃、炒食、煮食、清炖食,还可加工制成糕点、代乳粉、巧克力糖、各种罐头、栗干等食品。
锥栗木材质坚硬、纹理细腻、耐水湿、可作枕木、建筑、家具等用材。
5 医用价值
锥栗医用价值高。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等功能,叶、皮、根均可医用,老根是治疗风湿病良药。
6 品质特点
建瓯锥栗主要优良品种有乌壳长芒、黄榛、白露仔、油榛等,经测定,建瓯锥栗蛋白质含量在7.6%以上、脂肪含量在2.0%以下、水溶性总糖含量在13.1%以上,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备口味香、甜而不腻、营养丰富、键胃补肾等特征。产区群众习惯用锥栗粉代米给儿童食用,是老少皆宜地天然木本粮食。#p#分页标题#e#
7 生物特质
锥栗,俗称榛子、壳斗科栗属落叶树种。是一年种百年收果树,盛果期50-80年,种植喜光、抗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嫁接锥栗3-4年后投产、栽种省工、本钱低、产量稳定,我省闽东、闽西北海拔300-1000米的半山区均可栽植,合适山区进步。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长8-17厘米,宽2-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圆形,叶缘锯齿具芒尖。雄花序生小枝下部叶腋,雌花序生小枝上部叶腋。壳斗球形,带刺直径2-3.5厘米;坚果单生于壳斗,卵圆形。种子含有淀粉,属淀粉植物。
8 原产地域商品保护
2004年,依据《原产地域商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了对建瓯锥栗原产地域商品保护申请的审察,批准对建瓯锥栗推行原产地域保护。.
8.1 地域保护范围
建瓯锥栗原产地域范围以福建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需要将建瓯锥栗列为原产地域商品保护的请示》(瓯政[2003]53号)、《关于需要将建瓯锥栗列为原产地域商品保护的请示中地域范围的补充说明的报告》(瓯政[2003]99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即:福建建瓯市所辖行政地区。
8.2 水平技术需要
(1)品种:白露仔、处暑红、温洋红、油榛、乌壳长芒、黄榛、大尖嘴、蔓榛、材榛、长芒仔、圆蒂仔、薄壳仔等12个品种。
(2)栽培:使用锥栗种子培育适生苗作砧木,使用建瓯锥栗品种穗条进行嫁接。使用修剪、疏花疏果等办法进行花果量调节。
(3)采收:总苞呈黄色并自然开裂,坚果呈棕褐色和红褐色并具光泽时采收。
(4)坚果特质:坚果果粒均匀、外观亮泽、果仁饱满,呈黄白色或淡黄色,栗味浓郁,肉质细嫩,单果重6.5g。鲜果状况下180天以内,鲜果蛋白质6%;淀粉55%-70%;脂肪3%;水溶性总糖9%。
8.3 专用标志用
在建瓯锥栗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用建瓯锥栗原产地域商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水平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通知批准后,方可用建瓯锥栗原产地域商品专用标志。